回顾11月,经历经济下半年持续下滑的局面后,消费和楼市居民信贷情况出现小幅复苏。我们判断主要是11月国内输入性疫情扰动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缓解,表明疫情以来居民就业收入的持续改善,将推动消费逐季改善;政策在坚守“房住不炒”底线下,对地产进行适度托底,按揭款加快发放。
站在当下时点,我们认为未来6个月,政策仍旧坚持底线思维,重心将会逐步过度至稳增长方向。在经历2020年政策“紧信用”后,我们已观察到政策效果在地产不同维度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在短期已基本达到“房住不炒”阶段性目标效果。临近年末,12月即将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我们预计政策或许针对当下经济存在的进一步下滑可能性,做出相机抉择。在避免大水漫灌的前提下,通过放松房企融资约束,软化融资环境等措施,整体政策有望边际放松,呈现“托而不举”状态。
四季度或许是未来6-12个月经济阶段性低点,未来经济运行逐步改善可能性较高。“滞涨”是贯穿2021年全年的主题,二季度出台的相关政策,治理落脚点主要集中在保供控价上。令人欣慰的是,10月至今,上游大宗商品价格已经出现不同程度回落,我们认为10月应该是PPI的高点。上游原材料价格回落,将在未来较大地缓解中下游产业成本压力。明年政策应该会从治理“高胀”方向,逐步朝“稳增长”方向转变,在“强刺激”大概率不会出现前提下,温和稳增长措施可能会逐步加码,固定资产投资或许会再次扮演短期稳增长角色,经济拾级而上可能性较高。
2022年,我们的投资方向:坚持长期投资,围绕“好行业、好生意、好公司、好价格”核心投资策略。借助我们“天枢”大数据量化模型。我们主要配置方向:(一)原材料价格下行,成本改善的高端制造业:轻工、工程机械、电气设备;(二)宽货币政策出台,楼市改善:地产、建筑装饰、建筑材料、家电;(三)疫情改善,消费复苏:旅游、食品饮料;(四)国家战略性转型方向“新经济”: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储能、氢能源、集成电路半导体等。
用户名: | |
密 码: | |
请联系ir@fangyuanam.com获取用户名和密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