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观点

市场精选1号基金经理点评 丨 2022年1月

发布时间:2022-02-10

今年以来,市场主流指数出现不同程度下跌,下跌幅度-7%至-13%之间。就引发市场调整的原因来看,当前国内流动性环境宽松友好、各项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并没有明显的利空和负面事件出现。引发近期市场调整直接导火索,可能在于市场投资者对经济下行的担忧、以及美联储持续加息,引发全球流动性紧缩,进而影响A股市场。

一、我们对当前市场看法

1、我们可能正在经历自2021初以来,经济持续下滑的尾声阶段

自2021年二季度开始,经济开始出现缓慢下行。目前,我们从表观数据看到,社会整体工业体系,依然正处于盈利下滑周期过程中,需求低速增长,盈利下滑更多来自盈利水平的缓慢恶化,原因是上游价格下滑速度慢于产成本速度,导致企业毛利差缩窄。从库存周期经验和政策发力角度来看,我们可能正经历本轮经济持续下滑的尾声阶段。令人欣慰的是,以需求端为指引的下滑,部分指标已显示,已经初见曙光;同时,社会企业盈利情况已出现结构性改善,中游及下游企业的盈利状况正在改善。

2、政策托底,力度和频率后期均会提高

自12月6日降准后,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明确,政策方向是“稳中求进,适当靠前”。我们已经看到12月金融数据出现拐点,商业银行放款速度在加快;今年1月LPR和央行回购行政利率出现主动性下调;国债收益率下行幅度加快,社会融资成本正在下行;12月中央专项债出现显著提升。货币和财政层面,均符合“稳中求进,适当靠前”中央方正。

我们认为,年后金融和财政支持力度会稳步推进,力度会有所加强,进一步对冲经济所面临的尾部下滑压力。

3、当前阻碍政策传到效应的负面因素正在逐步淡化

当前阻碍政策传到效应的负面因素,(1)上游大宗商品原料价格下行速度慢于中游产成本速度,中游产业链环节毛利差缩窄,企业再投资积极性偏弱;(2)中游库存水平高于上游,而产品需求和价格又出现下滑,下游需求偏弱,中游企业处于被动补库存阶段,企业盈利水平下滑;(3)下游以地产、基建为代表,投资动力不足。

从12月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数据来看,中下游和下游企业盈利状况正得到一定的改善,2021年上游大宗商品价格在去年年末出现下行,对企业成本压力正在得到改善。

4、政策效应曙光已经见到,后续将会持续改善

货币和财政的宽松政策,已经让我们从最新的数据看到,12月基金订单出现环比正向改善;银行对按揭贷款放款速度加快,部分城市房屋成交量出现持续改善;地产公司12月以来融资环境改善。

往后看,我们依然认为,伴随企业订单改善,后续投资节奏会有所跟上。

5、美国市场调整影响,更多来自短期情绪面对国内市场干扰

过去几年,美国经济增长质量良好,企业盈利能力强劲。当前美国市场调整,更多来自央行迫于通胀压力,主动紧缩金融政策,导致市场利率水平上行,加之美国指数估值水平达到高水位,指数波动加大。

我们认为,美联储持续加息进而引发全球流动性收紧,影响中国流动性宽松环境,这个逻辑并不成立。中国货币政策完全可以在很长时间内保持“以我为主”。站在当下,我们依然认为,美国市场调整,更多来自对于情绪面影响。

过去几年,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先后完成了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新三板改革、成立北交所、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保护投资者权益等多项重大改革任务,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增强。对A股市场投资者而言,最重要的是我们见证了一大批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中国上市公司崛起。在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之际,中国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世界竞争力的提升是有目共睹的。中国企业正在世界范围内取得更大的长期竞争优势,未来企业的盈利能力也会更加稳健和可以预期。我们对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表现充满信心。

二、我们的投资方向及策略

坚持长期投资,围绕“好行业、好生意、好公司、好价格”核心投资策略。借助我们“天枢”大数据量化模型。鉴于当前,政策逐步发力,经济处于下滑尾声阶段,我们依然看好方向:(一)地产和基建链:建筑建材、地产、家电、家具、轻工;(二)新基建链:风电、光伏、储能;(三)金融发力链:银行、券商、保险;(四)弱周期链:公用事业、医药生物、食品饮料、农林牧渔。


× 需要进行身份验证
用户名:
密 码:
请联系ir@fangyuanam.com获取用户名和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