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5月市场近况
1、疫情得到控制后,稳经济政策密集出台。5月全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各地新增病例逐日下降,其中第四周(5月22日至28日),全国本土新增感染人数3305人,较上周下降56%,各地进入复工复产阶段。稳经济相关政策密集出台,5月23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召开主要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会,规格更大,研究部署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亦显示货币政策靠前发力基本完成,重心在于信用传导。此次会议参会金融机构由去年12月的1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扩充至此次24家主要金融机构。5月25日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加速政府资金周转稳投资。核心导向是通过在存量基建项目中引入社会资本的方式,加速政府资金周转,以用于支持新的基建项目投资。5月26日国办印发《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从生产、物流、用工保障推进外贸物流企业尽快复工达产,并将外贸货物纳入重要物资范围。从供给侧提高货运物流效率的角度稳定出口。5月27日,财政部将结转2023年的4000亿转移支付资金提前下达用于退税,以稳定工业生产。资金列入2023年预算,库款于2022年先行单独调拨,显示今年财政较大概率并不会再新增预算,而用于新出台留抵退税政策达3160亿,其中包括1400亿支持5.23国常会提出的留抵退税范围扩大的资金,以及或包括因今年退税速度加快,相较于两会出台的1.5万亿留抵退税的增量规模1760亿。
2、复工复产卓有成效,经济进入复苏通道。保通保畅工作深入推进,复工复产复市节奏加快。交通运输部强调,全力保障重点枢纽场高效顺畅运转,主动对接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上海出台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涵盖企业复工、为企业纾困让利、促消费恢复、强化投资要素支持等内容,并明确从6月1日起取消企业复工复产审批制度。截至5月25日,部级白名单企业复工率达92%,上海白名单企业整体复工率达75%。5月中旬沿海八大枢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升至4.5%,较4月0.19%显著反弹。同时5月第四周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反弹,出口集装箱量价均较4月改善。
3、需求依旧偏弱,6月静待复苏。(1)商品房销量仍在下滑。5月全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日均销售面积为29.5万平方米,较4月同期(27.5万平)环比上升7.3%,较去年5月(57.5万平)下降48.7%,较2020年5月(49.1万平)下降39.9%,较2019年5月(50.3万平)下降41.4%。(2)乘用车需求边际改善。5月第二周/第三周的总体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分别达到日均3.3/4.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2%/下降6%,表现逐步回暖改善,环比4月同期分别增长26%/增长47%,目前各地积极出台地方性车市刺激政策,对车市复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5月第二周/第三周的狭义乘用车全口径日均批发分别为3.4/4.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9%/21%,表现仍然偏弱,环比4月同期分别增长47%/87%。由于全国汽车生产基地不同程度受到零部件和物流的制约,导致批发较零售损失更大。
5月份,制造业PMI为49.6%,比上月回升2.2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7.8%,比上月回升5.9个百分点;综合PMI产出指数为48.4%,比上月回升5.7个百分点。在稳增长保就业的政策目标下,复工复产与稳增长将共同发力,预计6月宏观经济有望实现更为强劲的复苏。稳增长仍将是可以把握的确定性主线之一,而在有效需求回升后,上游企业利润占比或将迎来拐点。
二、基金经理投资感悟:不应执着于“精确的错误”,而忽视了“模糊的正确”
投资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找到一家优秀公司,对其估值做出合理判断,在价格显著低于估值时,具备明显安全边际条件下,果断买入持有,等待价值回归。
现实是投资者容易陷入某种困惑,执着于“精确”计算公司的估值,试图抓取极端价格底部,或者说安全边际最大值。然因小失大,合理估值水平应该是一个区间,而非一个具体的值。导致贻误战机,错过连续的、合适的、但非极端的买入价。
经典估值模型,即现金流折现模型,常被人误解为无法对公司做出精确估值,亦无法精确判断安全边际幅度与数值,模型不具实操性。
(一)现金流折现模型,是判断公司内在价值的指引思想
世上并非重要的资产回报都能被计算出来,能够计算出来的资产回报并非是重要的。
任何投资投资之前,资产重要性为首要问题,即公司是否优秀。现金流折现模型是优劣判断的指引。可被估值的公司模型要求,足够长的时间内,公司始终保持一定增长,现金流处于相对稳定,可持续,可预估的状态。这三大要素,是投资者理解优秀公司的基础。
估值并非机械式精确计算出一个具体的估值数值,而是以模型为指引,理解优秀公司背后的支撑力是什么。经典商业模型运营,卓越的管理团队打理,完善的制度保证,准确的客户定位,特色的产品与技术,最终汇集成公司良好的现金流,丰厚的利润,客户高忠诚度复购率,这类公司都孕育巨大的内在商业价值。当市场价值显著低于内在价值时,我们需要勇敢挥杆出击,买入持有,等待价值回归。
(二)合理估值应是一个区间,而非具体数值
投资者对优秀公司估值,将其未来现金流折现到当下时点。从科学视角出发,若站在公司未来某个时点,穿越历史,回首当下,投资者必然可以找到一条精确的现金流路径,有且仅有一条。反之,从当下展望未来,公司却有无数条成长路径。视角逆转,原本可描述的精确路径,变得多元化且不确定。公司终将以某条路径走向未来,但其他路径并非不可能,成长路径的不确定性,预示每条路径的概率分布不同。公司成长模糊化,未来现金流分布也模糊化。沿着时间长河,公司的估值应该是不同概率下的分布带,形成一条连续的估值区间带。
市场价来自众多市场参与者,对公司估值判断差异。市场价总是围绕公司客观内在价值波动。不同成长背景、不同未来假设、不同的思维方式,都是造成投资者估值差异的因素。我们认为,没有人可以准确计算出公司内在价值,即便是被市场历史检验过的投资大师,比如巴菲特、芒格、沃尔特施洛斯等,也无法精准的把握那条内在的价值曲线。不同成长背景、不同未来假设、不同的思维方式,都是造成投资者估值差异的因素。投资者无须为不能把握到内在价值曲线而感到沮丧,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并不可取。
那么我们应该在何时勇敢的挥杆击球买入呢?
既然真正的买入价应该是一个模糊区间,确切说,这个安全边际应该是市场价低于公司内在价值区间之下。若用稳健保守的态度对待投资的话,假设市场价值远低于这个价值区间下限的话,这边是我们苦苦寻找的安全边际带,此刻需要毫不犹豫的出击买入。优秀公司本不多,拥有扎实稳健历史业绩,充沛的现金流,优于同行的竞争优势,被客户多次复购的产品矩阵等。找到他们实属不易,而出现可以击球的关键时刻更是屈指可数。
(三)执着于精确的错误,忽视模糊的正确,会错误战略性投资机会
出现几率低,历史分布且无规律,这是战略性投资机会特征,机会稀缺,一旦出现,投资者就不应去执着于精确的错误,而忽视模糊的正确,需果断出击。
我们从权益投资风险溢价角度看,当前市场处于战略性投资阶段。过去14年中,这样的投资机会仅出现过4次。此外,我们从估值视角看,市场主流宽基指数均处于历史性低位区间,也是我们值得我们挥杆出击历史性时刻。
换而言之,若市场整体出现显著泡沫,或者说是战略性投资风险时刻,我们也需认清现实,规避风险。
投资需以战略为方向指导,战术为落地执行,方向对了,执行易于事半功倍。正如曾国藩所言,久争之地勿往,久利之事勿为。
三、我们的投资方向及策略
坚持长期投资,依托双柱理论,价值投资和行为金融投资理论,围绕“好行业、好生意、好公司、好价格”核心投资策略,优化我们“天枢”大数据量化模型。鉴于当前,政策逐步发力,国内疫情得到逐步缓解,各地进入复工复产阶段,我们依然看好方向:(一)地产和基建链:建筑建材、地产;(二)新基建链:风电、光伏、传媒、通信;(三)金融发力链:银行、券商、保险;(四)弱周期链:公用事业、医药生物、食品饮料、交通运输。
用户名: | |
密 码: | |
请联系ir@fangyuanam.com获取用户名和密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