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内经济:消费的复苏短期延续
2022年12月,尽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为负增长,但降幅为1.8%,明显强于市场此前的预期,体现了在防疫政策调整后,此前被压抑的消费复苏力度较强。
2023年春节消费复苏力度较强。1月适逢春节,消费延续了此前的复苏力度。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3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3.1%,旅游收入恢复情况明显强于此前2021年和2022年春节以及国庆黄金周。
尽管居民收入和信心的恢复仍有不确定性。我们预计短期内消费复苏的力度或能延续。考虑到2022年同期基数,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回升趋势将延续至2023年5月,6月之后如居民收入和信心能较好恢复,社零或将重拾上升势头,全年增长7.4%左右。
复苏仍有待现实验证
2022年11月以来,随着中国防疫政策的调整,市场对中国经济复苏预期较强。同时,11月以来的经济数据依然未能摆脱疫情影响,从而出现“强预期”与“弱现实”的分歧。节前风险资产的强势表现主要来自强预期的支撑,春节之后,强预期支撑逐渐见顶,经济现实复苏如何仍需数据验证。而中国1—2月经济数据将在3月中旬合并发布,目前仍处数据空窗期。预期的证实或证伪均可以从高频数据找到线索,这也导致了市场的波动。尽管一季度数据仍将受到减员影响而难有大幅反弹。但考虑到压制2022年经济增长的两个因素:地产和消费均有改观,我们依然认为2023年中国经济复苏并无疑问,相应的,“中国复苏”主题仍将是市场交易主线。
二、海外:衰退风险减弱,紧缩预期波动
IMF上调2023年全球增长预期。1月31日,IMF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将2023年全球增长预期自2.7%上调至2.9%,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速自1.1%上调至1.2%,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速自3.7%上调至4.0%。主要经济体增速大多有不同程度的上调。这也是IMF自2022年以来首次上调对2023年经济增长的预期。
美国四季度GDP强于预期。1月26日公布的美国四季度GDP不变价环比折年率为2.9%,强于预期。2022年,美国GDP同比增长2.1%。从结构看,美国四季度私人消费支出对GDP环比拉动为1.42个百分点,总体维持平稳。值得注意的是,商品支出贡献0.26个百分点,为年内首度转正。政府消费和投资对GDP贡献0.64个百分点,仍处于2021年二季度以来的较高水平。商品与服务净出口对美国四季度GDP贡献为0.56个百分点,连续三个季度为正贡献。私人投资对GDP贡献为0.27个百分点,摆脱了二、三季度的负增长,然而,私人投资贡献的变化主要来自存货的上升,存货变动贡献了1.46个百分点,而私人固定投资贡献为-1.2个百分点,降幅较二、三季度继续扩大。
美国经济“软着陆”预期上升。美国1月ISM制造业PMI为47.4,较上月下行1.0,连续3个月位于收缩区间。1月ISM非制造业PMI为55.2,较上月大幅回升6.0。同时,美国1月新增非农就业51.7万人,失业率下降至3.4%,再次凸显了美国劳动力市场的强劲。综合看,尽管市场对美国经济在2023年将陷入衰退的预期犹存,但美国经济“软着陆”的预期逐步上升。
欧元区预期有所改善。2023年1月,欧元区服务业PMI为50.8,欧元区综合PMI为50.3,均在5个月后回到荣枯线上方;欧元区制造业PMI为48.8,较前值上升1.0,连续第三个月回升。此外,花旗欧洲经济意外指数自2022年10月以来转正,并持续攀升,显示欧洲经济实际表现强于预期。也和欧元区PMI于2022年10月触底回升的态势一致。
三、我们的投资方向及策略
坚持长期投资,依托双柱理论,价值投资和行为金融投资理论,围绕“好行业、好生意、好公司、好价格”核心投资策略,优化我们“天枢”大数据量化模型。鉴于当前,政策逐步发力,国内防控已完全放开,线下消费场景时隔三年再次打开,各地进入复工复产阶段,我们相信消费和生产将在2023年逐步复苏。我们依然看好方向:(一)弱周期链:公用事业、医药生物、食品饮料、交通运输;(二)新基建链:风电、光伏、传媒、通信;(三)金融发力链:银行、保险;(四)地产和基建链:建筑建材、地产。
用户名: | |
密 码: | |
请联系ir@fangyuanam.com获取用户名和密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