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观点

市场精选1号基金经理点评 2024年12月

发布时间:2025-01-15

2025年中国投资展望:拨云见日,向新而行

投资者朋友:

你们好。如果说2023年中国是走出疫情后的过渡之年,那么,2024年是中国经济真正步入常态化的第一年。

资本市场在经历了三年疫情寒冬与一年的过渡之后,投资者情绪在2024年的四季度得到点燃和释放。史无前例的政策出台是这把火焰的导火索,以9月26日紧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为标志的“政策底”已经出现。拨云见日,相信2025年中国将在曲折中越过经济底,向新而行,上市公司整体盈利增速将由负增长转为正增长。

在此,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我对2025年中国经济和投资的展望。


中国股市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资本市场,在近年来的表现中充满了波动和不确定性,这种复杂的局面不仅受到国内经济政策的影响,也深受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的冲击。

一、2024年中国还没有走出通缩和地产阴霾

过去一段时间,通过地方债务置换和基础设施投资的精准发力,中国经济初步遏制了下行趋势。然而通缩压力依旧存在,全球经济复杂多变的局面,也对中国经济带来了额外的挑战。据统计,2023年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规模已达到10万亿元,为经济运行腾出了更多的财政空间,但这些措施的力度相对温和,未来若想完全扭转通缩趋势,还需要更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时间累积。

房地产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行业,在过去两年里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调整。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房地产销售面积下降了近15%,而2024年我们预计仍将下滑10%左右。一线城市虽然在政策推动下销售略有回暖,但整体市场复苏乏力。新开工面积的减少,导致库存累积速度逐步放缓,这为2025~2026年的市场回暖提供了基础。


二、特朗普2.0政策不改中国优化全球化产业结构趋势

在国际贸易方面,随着特朗普在美国重新当选总统,贸易战的风险重新浮现,加征关税和可能扩大的对华制裁,使得中国企业的出口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同时也对企业盈利能力和市场估值构成更大压力。

值得庆幸的是,中国出口企业在过去几年已经显现出较强的韧性,出口目的地市场更加均衡化、出口产品趋于升级化。数据显示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占比在过去几年虽降至15%,而对新兴市场如东南亚和拉美的出口占比却提高至43%。此外高端制造业产品,如新能源汽车和高端设备的出口规模显著扩大,仅新能源汽车的出口额在2023年同比增长超过50%。2024年前10月,中国汽车出口495万辆,延续高增长达到23.8%。

这表明中国企业正在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积极应对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政策层面的支持仍然是中国经济复苏的重要基石


三、增长未稳之时,政策只会加码不退


为提振经济,中国政府近年推出了一系列大规模刺激政策,然而这些政策的实际效果却未达到市场预期。

9月底,中国央行史无前例地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924”政策组合拳的出台,以及12月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述,明显释放出积极信号,大幅提振了市场对稳增长的预期。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例,会议提出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提振消费”、“稳住楼市股市”等一系列关键政策方向。这些表述不仅明确了政策整体基调的积极性,还为未来政策落地提供了清晰的指引。

具体而言,会议释放出的信号预示着未来可能会有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出台,例如超长期国债的增发、进一步的降准降息,以及扩大内需的综合性政策。这些措施不仅将有效缓解当前经济面临的结构性问题,还将为中长期经济增长提供更为稳固的支撑。在政策逐步落地和持续加码的背景下,预计2025年中国经济有望进入稳步复苏的轨道。


四、复苏在望,2025中国经济再现活力

尽管面临通缩压力和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潜力依然强劲。从房地产的结构性调整到新能源和科技行业的快速崛起,再到消费端的政策倾斜,中国经济正逐步释放新动能。

随着中国经济逐步从出口导向转向内需驱动,消费类企业和服务行业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家电、旅游等领域的公司有望受益于经济转型的趋势。而电动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则在政策支持下具备长期增长潜力。

供给端的基建投资将继续发挥支撑作用,我们预计2024年基建投资增长超过9%,2025年增速将保持在8%~10%之间。

消费端的政策支持可能是未来的重点突破方向。我们认为2025年消费类补贴和社会保障领域的财政支出将增加至2万亿元,占GDP的比例提高至2%,这不仅有助于提振居民消费信心,还将推动消费升级。例如新能源汽车和高端家电的需求。

货币政策方面,虽然降息空间有限,但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定向支持政策工具,如再贷款的方式,中国央行可以灵活应对外部压力和内部需求,预计到2025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增速将保持在8%左右,为经济增长提供稳定的流动性支撑。

绿色建筑、城市更新以及智能家居等领域成为未来增长的关键点。预计2025年这些新兴领域的市场规模将增长30%以上,股市方面的机会令人振奋,新能源和科技行业成为推动资本市场增长的重要动力。

我们认为新能源车渗透率将在2025年达到50%~55%,较2023年的40%~45%大幅提升。同时新能源相关企业的投资将带动整个行业链条,包括储能电池和充电基础设施等领域,人工智能和清洁能源行业的增长潜力同样巨大。预计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而清洁能源的新增装机容量也将同比增长20%以上。

医疗健康行业则在老龄化趋势和消费升级的推动下持续扩展,预计未来两年医疗健康板块的增速将维持在10%~15%。

此外,中国政府大力推动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这些中小企业在高科技领域拥有核心竞争力,不仅能够适应国内需求变化,还具备一定的技术壁垒,值得长期投资关注。

五、2025年投资布局

A股市场对国内政策的高度敏感性,在未来的复苏中扮演重要角色。我们相信中国政府或通过进一步的资本市场改革,为A股市场注入活力,这种前景使得A股成为国内投资者和部分海外投资者寻求长期回报的重要领域。

展望未来,中国股市的表现将继续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国内政策的执行力度和经济转型的成功与否,将决定市场的中长期表现。中美贸易关系的变化与全球经济趋势也将深刻影响投资者的情绪与决策。在这样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市场中,理性与远见将是投资者实现稳健收益的关键。

在这样的复杂多变且充满机遇的市场环境下,投资上需要采用灵活、攻守兼备的均衡策略。应优先选择与国际贸易冲突关联性较低的内需型企业,同时将资金配置于估值合理且基本面扎实的行业。在长期投资中,随着中国经济逐步企稳,中国政府对战略性行业的扶持力度逐步加大,诸如芯片制造、生物医药等迫切需要打破美国技术封锁的高技术行业有望带来可观的回报。与此同时,分散投资仍然是降低风险的关键策略,投资上需要在多个板块之间均衡配置资金,同时充分考虑国内政策与国际局势对市场的双重影响。

尽管短期内市场可能波动剧烈,但从长期来看,中国股市凭借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和转型潜力,仍然具备吸引全球投资者目光的实力。我们认为,市场经过近期短期暴涨后,将重新回到“低估值、低预期、低拥挤度”修整期。但宽松的政策将会继续发力,在实体经济没有见到显著复苏前,政策不会发生方向性变化。

长期看市场,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状态,投资赔率较有吸引力,有利于构建长期稳健的投资组合。中国经济在长期调结构的大浪潮中,不同产业之间存在此消彼长关系。基于不同产业发展周期视角,我们相信存在不少长期回报可观的投资机会。在此背景下,我们将借助“天枢”大数据量化模型,构建高胜算率和高赔率投资组合。

星河流转千帆过,月影如灯照长征。2025,已见曙光,我们心怀星辰,无畏前行。



珞珈方圆市场精选产品系列基金经理——夏彬

                              2024年12月30日


× 需要进行身份验证
用户名:
密 码:
请联系ir@fangyuanam.com获取用户名和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