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观点

港股通基金经理点评 2025年7月

发布时间:2025-08-15

恒生指数7月末的市盈率为12.45倍,息率为3.26%;恒生国企指数7月末的市盈率为11.56倍,息率为2.85%。

回顾7月,美股方面,降息预期助推美股道指微升0.08%; 强劲财报刺激纳指大涨3.7%。 内地政策利好及南向资金流入推动恒指上扬2.91%,恒科指数涨2.83%。

2025年7月制造业PMI为49.3%,环比回落0.4个百分点,连续第四个月低于荣枯线且降幅略大于季节性均值,主因汽车零售环比下滑19%、30城地产成交同比降21%导致耐用品与地产链需求减弱,叠加“反内卷”政策约束部分工业开工,新订单和新出口订单分别降至49.4%、47.1%,生产指数同步降至50.5%,需求回落幅度大于供给;出厂价格指数回升2.1至48.3%,购进价格指数升3.1至51.5%,价格端改善带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升至52.6%,创四个月高点。大型企业PMI仍处扩张区间50.3%,中小企业分别降至49.5%、46.4%,规模分化延续。非制造业PMI为50.1%,其中建筑业PMI降2.2至50.6%,高温暴雨及地产回款压力拖累房建,土木工程维持55%以上;服务业PMI为50.0%,暑期出行链高景气对冲地产与居民服务收缩,业务活动预期维持55.8%高位。7月政治局会议明确“持续发力、适时加力”,财政支出节奏加快、育儿补贴落地稳定消费预期;发改委与市场监管总局就《价格法》修正公开征求意见,强化“反内卷”执法,上游周期盈利预期抬升;中美关税展期90天,出口链情绪修复,带动港股科技与A股先进制造同步反弹。

回顾7月美国宏观经济呈现复杂信号:二季度GDP环比折年率超预期反弹至3.0%(高于预期的2.6%),主要受净出口贡献5个百分点的提振,反映抢进口效应消退后的技术性回升。然而,内需动能持续走弱——衡量本土需求的国内私人购买者最终销售额(PDFP)环比折年率进一步降至1.2%,为2023年一季度以来新低,企业设备投资增速放缓,地产投资连续萎缩。就业市场显著降温,7月新增非农就业仅7.3万人(预期10.4万),失业率升至4.2%,劳动参与率跌至62.2%的2023年初低位,显示劳动力供需同步收缩。通胀压力犹存但结构分化:6月核心PCE同比2.8%超预期,关税传导推高家具、服装等进口商品价格,而内需疲软抑制内生通胀。7月FOMC会议连续第五次维持利率不变,但投票分歧罕见扩大,鲍威尔提示关注就业下行风险,叠加理事库格勒提前辞职,政治不确定性升温。展望股市,就业恶化推升9月降息概率至87.2%(此前47.4%),全年降息预期达2.44次,美债收益率下行14bp至4.22%,流动性宽松预期或支撑估值修复。

市场流动性呈现边际改善迹象,宏观层面的积极信号为结构布局提供窗口。联储政策预期的演进与港股通机制的持续完善,共同为香港市场引入增量资金预期,分母端支持环境趋于明朗。香港独特的制度架构,使其处于观测经济体通缩压力边际变化的前沿位置,其流动性状况或能较早反映区域经济动能转变的蛛丝马迹。市场微观结构显示多元资金参与度有所提升,基本面扎实的标的更易获得资本认可。组合配置维持稳健基调,在制造业、医药、金融等具备盈利可见度的领域深耕,优选资本结构优良、具有持续回报能力且未来增长路径清晰的优质企业。整体策略以结构优化应对宏观不确定性,静待基本面共识的进一步凝聚。

× 需要进行身份验证
用户名:
密 码:
请联系ir@fangyuanam.com获取用户名和密码